生态学院研究生将课程论文写在上海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地上
发布时间: 2025-05-18 浏览次数: 10

    202557日,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植物园学术报告厅,由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李法云教授、杜爽博士负责的《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生课程,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产学研结课汇报落下帷幕。课程深度对接上海市蟠桃研究所,紧密围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上海金山蟠桃复合栽培系统”,深入挖掘蟠桃农遗历史与文化,从产品包装迭代、景观空间重塑、文化IP打造多个维度,交出了一份兼具学术价值、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答卷。上海市蟠桃研究所所长、民建金山区委乡村振兴专委会主任金平,民建金山区委乡村振兴专委会付主任曹丹,上海泾划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勇,上海韵辉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君应邀作为课程成果点评嘉宾。

     金山蟠桃复合栽培系统自2023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后,正面临着以农遗文化如何有力赋能其知名品牌打造的重大挑战。课程组12名研究生多次深入上海金山蟠桃种植基地,从历史文献中挖掘“蟠桃献寿”、《西游记》“蟠桃盛会”等文化符号,结合现代可持续设计理念,对“皇母蟠桃1349”“三千岁”“六千岁”“九千岁”等多个产品包装进行系统升级。4名研究生对上海蟠桃研究所现存的景观节点进行了文化地标重构,对鹊桥、展示墙等提出景观改造方案,助力打造蟠桃主题沉浸式体验园区。负责项目主创的研究生范思源介绍:“我们特别设计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景观装置系统,吸引更广泛的人群来此打卡留念。希望蟠桃研究所不仅是栽培蟠桃的生产空间,更是上海金山的文化地标。”针对金山蟠桃栽培系统尚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实际情况,课程设计组的研究生们聚焦蟠桃品种科学普及、农耕文化、果树认养计划等内容,通过短视频进行大众维度的传播,实现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到超大城市农文旅IP的融合打造。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生课程首次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纳入课堂,实现农产品包装、景观设计、文化叙事三位一体升级,构建了“高校智库-教学单位-科研机构-零售平台-文旅活动”多维联动模式。李法云表示,“研究生们在课程学习和结课汇报中,直接体悟到了‘大学象牙塔’与‘社会需求’实践的深度链接,体现了课程论文有效服务于上海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价值。”杜爽点评课程汇报时认为,“当研究生在案头翻阅蟠桃历史文化资料,专研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山蟠桃栽培体系的独特性时,课程设计已超越形式美学,成为生态文明的‘自然’载体。”

     金平对同学们的倾情投入与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上应大青年学子们匠心设计的系列产品,将会直接应用于研究所蟠桃文化景观建设,服务于金山蟠桃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所作为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的产学研实践实习基地,期待类似《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这样“接地气”的更多课程通过深化“产学研”教学改革,为上海超大城市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学院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