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联合成功举办“第九届太湖生态论坛暨太湖流域创新治理‘吴江论坛’”。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研究员李法云教授应邀出席“生态前线——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青少年公民科学行动”平行分论坛。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青年博士、生态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参加论坛。
李法云在论坛上做了题为“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趋势、生态研学和公民科学介绍”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我国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趋势,以及近年来生态学院在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的大量科普工作;报告还重点介绍了我校围绕种质资源安全,依托国家萱草种质资源库,在萱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方面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呼吁通过公民科学行动,关爱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生命,给予超大城市动物“路死”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更多关注。通过可持续城市更新,改善城市动物栖息地质量,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板,为推进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表率。
2020级生态学专业本科生吉天旭同学表示,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责任,更加需要各年龄段民众的广泛参与,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也提升了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2023级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生王建斌也同样认为,环境保护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无论是团队、组织还是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添砖加瓦。
2022级生态学专业硕士生蒋镕鞠同学认为,“公民科学”在长三角地区的普及,不但可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还可以调动最广泛的公众力量来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硕士生李书蝶的体会则是:“家门口的研学课”及“青少年公民科学行动”等活动的开展为其它地区开展自然科普教育带来了宝贵的经验,能助力科普事业进万家。同学们都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此次论坛,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今后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在课余时间多多走进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开阔眼界,并且要以劳动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太湖是长三角最重要的水域之一,流域内生态健康状况直接影响长三角生命共同体的质量和未来。太湖流域创新治理论坛积极推动流域治理的民间合作,为流域共治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应用实践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互动平台。来自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复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戈德水研究院、流域数字生态实验室、一家研学、千百园自然学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青少年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
12.12